查看原文
其他

“氢”潮来袭!远景、华能、国电投等6位企业大佬在博鳌论坛上讲了啥?

国际能源网团队 氢能汇 2022-07-27

综合报道|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4月20日,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与以往不同,今年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话题特别热。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整理汇总了今年博鳌论坛上氢能领域的相关话题以飨读者。华能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远景科技集团、北京绿色交易所、蒂森克虏伯、FMG等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做出各自判断。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雷:

绿氢产业目前最大的痛点是储运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强调:在内蒙,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能,远景科技能做到10块多人民币生产1公斤氢气,对比高涨的天然气而言,现在的绿色氢气已经具备了成本的优越性。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雷

张雷的一席话,应该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里始终认为氢气很贵,绿氢更贵的认知。曾经不看好绿氢产业发展的人们,或许根本不相信风电制氢的成本可以低到这个程度。

事实上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关键要素在电价,而在内蒙地区之所以可以做到10元/公斤的制氢成本,因为内蒙风电资源好,电价足够低。今年三月内蒙古电力集团代理购电价格低至3毛1,比诸如上海、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的电价低了一两毛钱。

张雷进一步分析说:“近5年来,风电成本下降了约80%多,氢能的电力成本正急剧下降;在电解氢装置方面,目前中国碱水制氢的成本是250美元/千瓦,欧洲相比中国要高出3-5倍,可以看到中国成本的竞争优势;在技术方面,膜制氢,尤其是碱性膜,又能把电解氢的成本降低20-50%,这意味着,20%电解槽的成本也会往下降。今天我们实现了10块多人民币生产1公斤氢气的成本,未来成本只会走得更低。”

但从加氢站对于氢气的售价看,氢气的价格并不低,国际能源网/氢能汇(微信公众号:h2-2005)查询发现,加氢站氢气售价大约在75元/公斤左右,如此差价是被中间商赚到了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所以加氢站的氢气价格这么高,是因为氢气储运成本甚至已经超出了制氢成本本身。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张雷的确认。他指出:“绿氢产业目前最大的痛点就是氢的储存、运输和下游的应用和管道加氢,这是一个漫长的环节,但大家要记住,使用氢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使用,避开建设漫长的供应链储存运输和下游的加注在源头用绿氢来制钢、制氨,这就是非常有效的成本切入。”

就是说,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很低,未来会更低,但人们想要低成本用氢,就不要考虑远距离输送氢气了,因为根本划不来。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建玲:

3万亿绿氢市场待开拓 

与张雷的观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他同样看好绿氢产业的发展。邓建玲在论坛上指出:“绿氢产业是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在中国可能有3万亿的产值有待挖掘和开拓,而绿氢产业的发展从便捷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到今后的液氢产品实现,都会为投资发展零碳、低碳能源带来巨大的机会。“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氢能被市场接受,同时氢能的交易、使用也将更边界化。”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建玲

人们总以为华能只在火电业务有非常大的布局,却没想到其在绿氢领域同样在推进。邓建玲介绍道:“华能已经实现了给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清洁绿色能源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将元器件、电源和负荷多余的电力有效的转化为绿氢,这就是绿氢产业园的构象——通过分散的储存和输送,用网络的方式实现生产和用户的匹配。”

华能集团对于煤电的作用也有非常清醒的认知。邓建玲分析说:“当前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风电、光伏、太阳能和核电等来替代煤电,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电未来更多的作用将是调峰、调频、供热保障等。”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 王乃祥:

氢能未来是万亿级大市场 

证明一个产业是不是红火,很重要的一点要看资本对它有没有兴趣。氢能产业能吸引多少资本,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试金石。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对于氢能投资领域做出了非常肯定的判断:“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氢能全产业链到2030年需要有7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包括制氢3000亿美元、运输分配2000亿、氢能末端利用2000亿美元,未来这个市场非常大,一定能成为万亿级的大市场”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 王乃祥

王乃祥谈到了对氢能领域如何进行碳管理。他指出:“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减排量,很大程度上将与CCER高度相关。接下来,我们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将氢能产业发展应用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碳减排量,开发为CCER等自愿减排的可能性,并通过绿色交易所进行交易,这就会实现氢能产业发展应用带来的额外经济激励。”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 宋海良

氢能成为中国能建实现碳中和的着力点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虽然没有参与氢能的专题论坛,但在探讨能源融合发展的主题中也提出了氢能对于中国能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

他指出:“中国能建作为中国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精准发力,绕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利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立足新能源,提供新基建解决方案,打造具有大融合特征的新能建业务发展体系,全方位构筑新能源、新基建、新能建“三新”平台。”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海良

据了解,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发布了“30·60”行动方案白皮书,成立了“30·60”研究院,打造了氢能、储能等领域发展平台,实施了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项目。

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将围绕推动能源融合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国家端、行业端、区域端、国际端、项目端“五端发力”,持续放大自身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一体化等重大能源一体化项目实施,为各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能源融合发展解决方案,在绿色发展中贡献能建之智、发挥能建之力、展现能建之为。

FMG集团董事长 安德鲁·福瑞斯特:

避免对某一种能源依赖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场世界级盛会,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氢能领域的企业家参与论坛。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就是其中之一。但这家集团公司并不是氢能企业,而是澳洲的一家铁矿石生产企业。但对于能源与国家安全,安德鲁·福瑞斯特非常清晰。

FMG集团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

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体在绿氢发展方面有不同的重点和不同的优先顺序,比如说气候、升温的问题、主权国家对能源依赖性的问题,这是很多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一些国家采取的是开发,比如说使用传统的能源,有的转向了清洁能源,比如说德国,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工业国家,跟中国的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也是一个成功的工业化国家,但德国的方法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它依赖能源,比如说它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性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管是使用天然气还是使用传统的石油都要摒弃短期的视野,要依赖于绿电和绿氢发展,来取代化石能源。”

而保证能源安全,他给出这样的建议:“实现能源安全,一方面是有自己的能源储备,另一方面,就是要使用多元化的能源,避免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避免德国目前的状态。”

对于中国绿氢发展,安德鲁·福瑞斯有些羡慕,他称赞到:“中国有很多大的氢项目有全天候的运行的优势,但是太阳能和风能有时候受资源的限制,可以通过技术来弥补自然资源的缺陷,这样绿氢产量会大量上升,以此应对气候变暖。”

蒂森克虏伯集团CEO 玛蒂娜·默茨:

看好中国绿氢发展

与安德鲁·福瑞斯特一样看好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并想与之合作的的还有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她提出:“作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千兆级氢能生产技术的供应商,蒂森克虏伯希望在全球特别是中国寻得合作伙伴,分享可再生能源电解和绿色发展经验,助力氢能开发使用。”

蒂森克虏伯集团首席执行官玛蒂娜·默茨

作为一家老牌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每年大约需要72万吨的氢能,氢能所耗的电力相当于当前德国家庭总耗电量的25%。玛蒂娜·默茨表示:“在中国,我们也积极的从事业务,很高兴和当地的伙伴合作,使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和绿色化学品方面的经验,助力地方的氢能开发。”




推荐阅读→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